作為江蘇省首批“組團式”援疆醫療隊的一員,今年3月底,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凌斌勛,踏上了支援新疆克州人民醫院的征程。在克州,他寫下了近萬字的“戍邊墾荒”援疆日記,圖文并茂記錄了自己的“墾荒”歷程。日記通過微信連載,在朋友圈廣為傳閱,被許多認識和不認識的朋友點贊。
新疆克州地處帕米爾高原之上,烈日高照,偶爾會下點小雨,小地震不停,隔三差五還會刮大風。“每當沙塵暴來襲,都要肆虐兩三天,天空暗如黃昏,沙塵遮天蔽日,不是關緊門窗就能擋得住的。”凌斌勛回憶起剛到克州的那段日子說,最先要克服的問題是水土不服。由于身體脫水,他的體重下降了2—3公斤。很快,援疆醫生們就出現了流鼻血、嘴唇干裂、皮膚皸裂等水土不服癥狀。從那時起,他便將所經歷的這一切寫入自己的援疆日記,并開始微信連載。
經過一個星期的初步調查,凌斌勛發現克州地區雖然大,但三縣一市和州醫院都沒有腫瘤科,大部分腫瘤病人的手術,以及絕大部分化療及放療都需要到1500公里以外的烏魯木齊。設在心胸外科的腫瘤內科治療組只有2名病人。
“我一定盡我全力,為克州人民創建一個能夠順利平穩運行的腫瘤科。”凌斌勛在微信連載中寫道。新建腫瘤科談何容易,這幾乎是一個零起點的工作:沒有腫瘤科病房,沒有??扑幬?,??埔巹?、制度、流程等等都是空白,而??迫瞬藕驮O備緊是最大的難題。
一個月后,他向克州醫院提交了腫瘤科建設規劃,得到了院長的大力支持。醫院把床位最緊張的神經內科轉到分院,為腫瘤科空出了一個病區;他又像“伯樂”在醫院逐一尋找、聚攏??漆t護人員,組織培訓;建立相關科室制度流程、申請??浦委熕幬锖驮O備,每一項工作都要他親自動手……一個多月的緊張籌備后,6月16日,腫瘤科正式成立啟用。7月份,針對人才和設備緊缺的問題,江蘇省腫瘤醫院派出重量級的專家團隊來到克州人民醫院,幫助腫瘤科開展全方位的技術扶持,無償捐助必需物資10多萬元。
“克州人民醫院腫瘤內科住院病人從2個增長到30個;開展的新技術、新項目達到了15項。一個半月時間已經達到了科室規劃的年度目標。”7月底,凌斌勛在微信日記中,寫下了這一組數字。
凌斌勛所在的援疆醫療隊,是我省派出的第一批“組團式”援疆醫療隊。包括凌斌勛在內,共有19名高年資醫師,他們來自我省4所省屬高校的7家三甲醫院。在地廣人稀的新疆,每次義診都需要長途跋涉。“為了讓缺醫少藥的貧困牧民感受到黨的溫暖,差不多每兩個周末都要安排一次巡回義診,有一次兩天往返了1000公里,說實話還是非常疲憊的。”凌斌勛坦言,在克州義診的辛苦是此前從未經歷的,“出了阿圖什市就是茫茫戈壁,方圓二三百里沒有人煙,路過大片綠洲就會停下來擺攤義診,牧民或者騎馬,或者騎摩托車,或者步行,來找我們咨詢,明顯能感覺到他們缺醫少藥。”
半年過去了,凌斌勛說,援疆最大的快樂是,眼看著科室從無到有并茁壯成長,如同一個父親照看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長大。“我的工作切實為新疆人民帶來了健康和希望,有一種無與倫比的成就感。”讓凌斌勛沒想到的是,通過微信連載的“戍邊墾荒記”在朋友圈廣為傳閱,讓他迅速成為“網紅”,被許多認識和不認識的朋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