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皮牛肝菌,屬牛肝菌目牛肝菌科下的一種真菌。 子實體一般中等。菌蓋直徑4-7.5cm,中凸,后微平展,蓋緣幼時微內卷,無粘液,但有脂狀感,少平滑,土黃色,橘黃色,褐黃色,后期多具龜裂狀花紋。菌肉淡黃色,乳黃色,傷后變成酒紅色,近柄處尤甚,遇FeSO4液變綠色,遇KOH液呈橘褐色,鮮時無特殊氣味和味道。菌管長約10mm,孔口徑1.2-2mm,淡黃褐色,橄欖褐色,干后呈黃色。菌柄長5-7cm,粗2-4.5cm,銻黃色,上端有較濃的金黃色或暗紅色小粒點,堅脆,少數柄基具糠麩狀鱗片,易脫落。
黃皮牛肝菌的食用處理方法
對于干黃皮牛肝菌,在食用之前,要用清水進行泡發,因為干的牛肝菌里會有很多類似泥腳、樹葉等雜質。所以在第一次泡水之前,要用剪刀把菌根上的泥腳、樹葉等清除干凈;然后,準備一盆淡鹽水,把牛肝菌放到鹽水里浸泡10分鐘。泡發之后別急著瀝水,用筷子迅速攪拌牛肝菌,目的是利用離心原理使牛肝菌里面的雜質能被甩出來,因牛肝菌生長于山林雜草叢中,所在跑發后需要在流水下多沖洗時 需要多沖洗幾遍將泥土或雜質洗凈。最后再用過一遍清水,將牛肝菌擠干水分。
黃皮牛肝菌的吃法(做法)大全
1、牛肝菌炆滑雞
材料:牛肝菌,小蘑菇,雞,酒,鹽,生抽,糖,生粉。
做法:牛肝菌和小蘑菇先用水泡軟,洗凈后晾干水分備用。雞洗凈斬件,用酒、鹽、生抽、糖、生粉腌好。起鑊放油燒熱,放入姜和蒜頭爆香后,倒入雞塊爆炒片刻后濺酒,加入清水。再將牛肝菌和小蘑菇放入兜勻(但凡菇菌類的干品一定不可以爆炒的,那樣的話菇和菌會變得象柴皮一樣的難啃了),加蓋煮五六分鐘,放鹽調味勾芡便成。
2、干燒乳牛肝菌
材料:乳牛肝菌250克,豬肉末50克。調料郫縣豆瓣醬8克,酒釀25克,鹽0.5克,味精0.5克,雞精0.5克,清湯75克,蔥末10克,姜末10克,蒜末10克,黃酒5克,生粉10克,醬油2克,清油10克。
做法:乳牛肝菌洗去泥沙,放在開水中燙一下取出,濾干水分。豆瓣醬斬成末。2.鍋中放油,燒熱后放入肉末炒散,加入豆瓣辣醬、蔥末(一半)、姜末、蒜末,炒香,再放入乳牛肝菌煸炒,然后加入酒、酒釀、醬油、鹽、味精、雞精、清湯,燒1—2分鐘后勾芡,撒上余下的蔥花,滴上明油裝盤。
特色點評:口味滑嫩、鮮香,略帶辣味。乳牛肝菌是野山菌類的上品,是一種無污染的健康綠色食品。要領提示因為是鮮味較濃的菌類,所以辣味不能太重。
3、素炒牛肝菌
材料:牛肝菌。調料:紅椒,蒜,西蘭花桿,鹽。
做法:干的牛肝菌先泡上幾個小時,洗凈泥沙,然后煮上15分鐘洗洗撈出控干水;西蘭花桿是前天做西蘭花的時候剩下的桿,扔了可惜,留下了,撕去老筋切成片就行,蒜切片,紅椒切塊。鍋里加油燒熱后扔蒜片煸香后倒入紅椒西蘭花桿翻炒,然后再是牛肝菌,繼續翻炒大約3分鐘以上,調味,出鍋。
哪些人不能吃黃皮牛肝菌、黃皮牛肝菌的注意事項
1、哪些人不能吃黃皮牛肝菌
牛肝菌營養豐富,清熱解毒,所以食無所忌。
2、黃皮牛肝菌的適用人群
體虛乏力者可多食用。
3、黃皮牛肝菌的食用禁忌
食用野生菌一定要炒熟煮透,若發現因食用野生菌而出現惡心、嘔吐、腹痛、頭暈、站立不穩、幻覺等癥狀,要立即到附近的醫院洗胃,進行救治,同時不要亂服藥物,以免延誤病情;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予以保存,以備檢驗;如果離醫院較遠,應及時大量飲用溫開水或淡鹽水,然后用手指、雞毛等刺激喉嚨反復催吐、洗胃,再及時送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