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治療、雙向轉診”是醫改內容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多發病、常見病患者留在基層醫院,急危病癥、疑難病癥則分到省級甚至國家級大醫院,醫療資源緊缺矛盾必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大病到大醫院也不會人滿為患,看不上病,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干”。在2016年中國醫院競爭力論壇上,不少醫院院長紛紛感嘆:在病人作為醫院絕對利潤增長點時,“上轉”尚且困難,就更談不上“下轉”了。
首診該在大醫院還是在基層醫院?
在新醫改的實施過程中,雙向轉診中首要的目的是把首診的病人分類,多發病、常見病直接留在基層醫院解決,而疑難雜癥則往上級醫院進行轉診,從這個模式上來看,首診的病人都應該是在基層醫院,但目前的現實是,“有條件”的患者都在想方設法往大醫院上走,僅僅以花費幾倍的排隊時間為代價,就能請到主任級別的醫師為自己診斷,何樂而不為?
如何解決?目前眾多觀點認為可以有由社保部門出臺相應政策,強力推行基層醫療機構首診負責制度。對首診在基層的居民,在諸如支付比例及支付范圍等方面,給予更大的優惠與傾斜,通過制度及經濟杠桿,逐漸引導百姓的就醫習慣。但是這種想法,卻也遭到眾多院長的擔憂。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王偉林表示,分級診療誰來定,應該是病人來定,這是我病人的權利,不能剝奪基本的人權,我覺得這是基本的看病權。此外,我們要看到病人在基層看病的顧慮,社區醫院雖然方便,但患者心理是不踏實的,你的判斷到底準不準確?延誤病情最后由誰負責?
一邊:病人“上轉”容易“下轉”難
一邊:基層醫院拒絕康復期病人
首診的病人都去大醫院,然后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再分派下去到基層醫院?乍聽一下,貌似可行,但是一回到現實,患者不同意甚至上級醫院也有自己的考量。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表示,“我們醫院要求醫生對每一個適合轉診的病人提出轉診建議。但一些病人認為,基層醫院技術實力不如大醫院,寧愿多花錢,住在大醫院里放心。還有一些病人覺得,自己在一家醫院做了手術,醫院就要對他負責到底。一旦轉診,萬一在康復過程中出現病情反復的情況,難以追究責任。”
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徐開林認為大醫院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省級醫院只看疑難雜癥,門診量的銳減比例將不可想象,大醫院職工動不動就3到4千,這部分人怎么養活?醫院如何維持運營?這又是一個難題。
而基層醫院這邊也遇到了相同的難題,一方面,新醫改后,基層醫院醫院的收入和開藥、治療病人關系不大,醫生醫療風險又高,怕“醫鬧”,對于一些本該留在基層醫院的手術患者,基層醫生也極力往上推,造成上級醫院人滿為患。對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院長王偉林就感慨良多,之前浦江3個孩子失蹤事件,孩子送到我們我們醫院的浦江分院進行診治,但是對于這三個孩子是否要轉診,分院的醫生都不敢說,最后我們派了13位專家下去,才拍板決定只有一個小孩需轉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重癥監護室救治,靠下級醫院醫生決定,根本不現實。
另一方面,對于上級醫院轉診過來的康復期、臨終關懷的病人也不想要。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王新生就表示;“我們非常想實現雙方轉診,康復期的病人轉下去,包括我們醫院自己周邊的醫院,也有很多的加床的病人,我們主動聯系,聯系我們的病人能不能轉過去啊,這是不太好的,康復期、需要長期住院的,基層醫院說我們不要,轉診根本現實不了,人家根本不要的。”
排毒養顏的七大“解毒功臣”更多
2016-10-14 15:15:50喝酸奶為何要加芝麻更多
2016-10-14 15:10:53立春吃8種食物營養健康更多
2016-10-14 15: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