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忙之中,從南京驅車百公里趕往馬鞍山,胸科醫院副院長楊如松只為完成一件事:將曾經救治的老人悄悄留在門診的紅包送回去,“對醫生而言,患者的一聲‘謝謝’足矣。”楊如松說。
9月27日,楊如松完成手術已近中午12點,匆匆扒了幾口飯便坐上了開往馬鞍山的車。原來,為了將患者留在門診的紅包退回,楊如松、醫院紀委行風辦工作人員做了大量的工作讓對方告知銀行卡號,但老人家堅決不同意,還在電話中翻了臉,無奈之下,他們只好開車親自送過去。
下午2點多,當楊如松出現在老人所在的小區時,老人像個孩子似的激動地不停抹眼淚,用略帶沙啞的聲音說,“平時聲音是好的,今天知道你要來,太興奮了,早晨5點就醒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休息,聲音就啞了。”當楊如松將老人當時留在門診上的紅包原封不動地遞給老人時,老人又不高興了,“你不是說好今天來幫我看病的嗎?怎么是來拒絕我的心意呢?”
這位老人名叫王世祥,今年76歲。一年前,他連續咳嗽咳痰3個多月,后在當地醫院就診被提示:左下肺占位,考慮為肺癌??紤]到老人年紀較大,好幾家醫院都建議其保守治療。“拿到報告時覺得天塌下來了,特別想通過手術將腫瘤切得干干凈凈。”王世祥說,他找到胸科醫院時正遇上楊如松的門診,“特別和善、特別耐心的一個醫生,且根據第一次的CT報告后覺得有手術的可能,我一下就覺得日子沒那么恐懼了。”
在胸科醫院,王世祥經過一系列檢查最終被確診為中期左肺下葉鱗癌。去年9月7日,他正式入住該院。9月11日,其被推進了手術室,“躺在手術臺上,我就問誰給我主刀,一聽是邵鋒和楊主任一起,我覺得我能活下去了。”
“我在手術臺上躺了5個小時,醫生們可是整整站了5個小時,你說我該不該感謝?那個醫院的醫生每天忙得走路都像小跑,可面對我們這些患者,總是輕言細語,這樣的醫生不應該好好感謝嗎?”王老告訴記者,回到病房能下地走動后,他曾3次去找楊如松準備致謝,但都被直接拒絕了。出院當天再去,還是同樣的結果。
“究竟該怎么辦?”回家后,王老在公園散步或和親友聊天時,都會和別人商量這事。今年8月,外孫接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王老高興壞了??伤氲降牡谝患逻€是要求女兒送他到胸科醫院完成心愿,“不是這些醫生為我成功手術,我怎么可能看到這一幕呢?”
8月10日,王老在女兒女婿的陪同下一大早趕到胸科醫院,在楊如松的門診上丟下5000元的紅包就迅速離開了,怎么喊也喊不住。當天門診上送完最后一個病人已是中午12點,楊如松立刻聯系醫院紀委行風辦要求幫忙處理。“很多病人都想著要給醫生送紅包才能得到格外關注,其實在我眼中,他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都會盡力去醫治他們。”楊如松說,以往很多病人手術前都會塞上紅包,為讓病人心安,當時會收下,但當病人躺到手術臺上完成麻醉后,就會讓病區護士長將錢交到住院部,打在病人的住院卡上??蓪ν趵?,沒法這樣操作,于是出現了文中開頭的一幕。
“對我們而言,病人的一句‘謝謝’就足矣。這也是當下醫患關系的‘正解’。”楊如松說。